張浚故居,是為張浚貶謫永州時宋紹興七年(1137年)而建?,F(xiàn)存建筑民間傳說為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8年)張浚后裔張皇后重建,時稱文昌閣。后族人張勉重修,更名為“勉園”其為木質結構,硬山頂建筑。水井系張浚開鑿,后人張勉學刻“紫巖仙井”于天啟六年。

別名

文昌宮、三省堂

地理位置

中國永州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300平方米

地址

中國永州

張浚故居

張浚故居

是為張浚貶謫永州時宋紹興七年(1137年)而建?,F(xiàn)存建筑民間傳說為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8年)張浚后裔張皇后重建,時稱文昌閣。后族人張勉重修,更名為“勉園”其為木質結構,硬山頂建筑。水井系張浚開鑿,后人張勉學刻“紫巖仙井”于天啟六年。張浚故居位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區(qū)文星街38號,故居里有永州市人民政府立的碑刻。在故居門前,張浚親手開鑿的“紫巖仙井”,至今仍然在供附近百姓取水飲用、澆灌。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張浚張栻墓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各級政府、社會賢達和張浚張栻思想研究會的努力下,張栻墓(含張浚墓)被確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張浚故鄉(xiāng)綿竹中學建有張浚塑像和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詩,在張浚父親張咸墓所在地的柏林公園建有張浚張栻紀念館,永作紀念。張浚,字德遠,號紫巖漢州(今四川)綿竹人。生于宋紹興元年(1094年),卒于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有傳。宋政和8年(1118年),張浚24歲時進士及第,以后輔佐南宋高孝兩帝,出將入相,力主抗金,統(tǒng)帥岳飛、韓世忠等愛國名將,常大敗金兵。金主將粘罕對其將帥講:“吾入中原,未嘗有敢攖吾鋒者,獨張樞密與我抗,我在猶不能取蜀,我死爾曹宜絕矣,但務自保而已”。張浚運籌帷幄,用兵如神,令金兵聞風散膽。金將兀術密令奸臣秦檜謀之。紹興7年(1137)張浚遭貶永州,20年(1150年)又徙永州,25年(1155年)復居永州。張浚先后三次謫居永州,前后共歷十載。

人生歷程

張浚于紹興7年(1137)丁巳九月謫永。第二年二月接母許氏夫人至永州,筑草堂,名之為“三省堂”,供養(yǎng)母親及家眷居住。其《三省堂記》:“予作堂于地(寓止客館)之東隅,僅庇風雨,取曾子三省之目以名之。其省何謂?思吾之忠于君,孝于親,修于己者,或恐未至也”。

張浚謫永時,雖閉門謝客,但與相知者多游永州名勝并有唱和。與時永州太守許尹游朝陽巖時,張浚吟《朝陽巖》詩:“已覺云天闊,風輕水面涼。路幽遲晚日,巖古悒流香??蜕衢L年靜,漁舟底事忙。相逢賢太守,不同管弦張?!钡莱銎渲営赖男那椤S乐萏卦S尹吟《朝陽巖和魏國公》詩:“漫作游仙去,靈槎近晚涼。懸?guī)r迷日月,倒影浸瀟湘。風滿征帆過,云歸渡鳥忙。相志物外趣,時許悼相將?!?/p>

紹興29年(1159),南宋大詩人楊萬里為零陵丞,欲以弟子禮謁拜張浚,歷數(shù)月而不能。最后經(jīng)由其子張式引見,才得以相見。張浚贈“誠齋”二字。楊萬里以“誠齋”自號,并將自己的詩文集亦命名為《誠齋集》,以謝張浚知遇之恩。

張浚雖謫居永州十年,但常以內(nèi)治為憂。紹興9年(1139)己未一共上奏《罷居永州諫和札子》、《永州第二札子》、《永州第三札子》、《永州第四札子》、《永州第五札子》,向朝廷力諫秦檜“屈己和戎”之議,表現(xiàn)了一代忠臣的風范。

張浚長子張式,自幼隨父居永州貶地。后來成為南宋著名的大理學家、大教育家,主講岳麓書院,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死后謚名“宣”,配享孔廟,人稱“文星”南軒夫子。后人為紀念他,將張浚居住的那條街命名為“文星街”,一直沿用至今。

張浚因愛國抗金的威名,時人多稱“張總督”?!端问贰份d:“浚去國二十載,天下士無賢不肖,莫不傾心慕之。武夫健將,言浚者必咨嗟太息;至兒童婦女,亦知有張都督也”?,F(xiàn)永州零陵城內(nèi)的總督巷就是張??偠礁手匪诘?。離總督巷不遠的文星街38號,就是張浚為其母及家眷所修的“三省堂”。為取水方便,張浚又在堂前鑿水井一口,名“紫巖井”。清光緒2年嵇有慶撰《零陵縣志》載:“文昌宮前,宋張魏公浚,號紫巖,居永浚此,因以井名”。

明朝天啟張皇后系張浚第18世孫女(屬河南祥符縣鐵塔張氏支房人氏),為了祭祖,在“三省堂”舊址修建一座行宮,取名“文昌宮”。并命族人張勉學重修水井,親書“紫巖仙井,天啟六年”刻于井沿。張勉學還將張浚所建“三省堂”修葺一新,命名為“勉園”。

現(xiàn)存永州零陵區(qū)城內(nèi)文星街38號房址即是張浚故居,亦即張浚所建“三省堂”、天啟張皇后修建的“文昌宮”、張勉學所修的“勉園”。建筑平面布局為長20米、寬15米的長方形,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左右。整個建筑呈現(xiàn)出民居風格,分前庭、中堂、天井、后院四部分,四周繞以外墻,構成封閉式庭院建筑。青石砌筑,涂以草泥灰底,面罩白色涂料或施以彩繪。門為青石閫門,門楣上方泥灰線刻“勉園”二字。整個建筑風格保存了較多的明代建筑手法。

張浚故居門右一井,為“紫巖井”。井為圓形,用青石砌筑,深7米左右。井口和井底較小,中間較大,形似腰鼓。在用巨石鑿成的八邊形井欄上,至今還保存有明朝天啟張皇后親書的“紫巖仙井,天啟六年”石刻字樣。紫巖井為永州古城內(nèi)“九井”之一。

張浚是兩宋重臣,是力主抗金的愛國英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張浚的故鄉(xiāng)四川綿竹市只有其先祖墓,湖南寧鄉(xiāng)縣城西70公里官山鄉(xiāng)官山村官山南麓有張浚與其子張式的墓冢,但就全國而言保存下來的張浚居址,全國僅此一家,永州獨有;張浚長子張式,為宋代大儒,與朱熹、呂祖謙并稱“東南三賢”張式自幼隨父居永州,可以說,永州是其思想成熟的重要時期。以上三點,決定了張浚故居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是現(xiàn)實永州進行愛國、愛鄉(xiāng)教育的重要文物實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