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
中山路在前五十年走過的足跡中,落滿了舊時代的歷史塵埃。德國占領青島后,一度將中山路劃成歐人、華人兩個區(qū)域,以保定路口為界(當年的界石現(xiàn)存于青島山炮臺展覽館),南部是歐人居區(qū),北部是華人居區(qū),南段的路面比北段寬出六米。由于居區(qū)的分別,中山路的商業(yè)格局就形成了洋行與華人店鋪分據(jù)南北的局式。青島解放前夕,中山路的店鋪仍殘存著這種舊的斑痕。
三四十年代,隨著青島城市規(guī)模的擴展,以中山路為軸線的青島中心商區(qū)已經(jīng)形成,中山路上銀行、商店、飯店以及影劇院鱗次櫛比,包括中山路附近的河南路、天津路、北京路、海泊路、濰縣路,商店、飯店、旅店也比比皆是。這片中心商業(yè)區(qū)就是幾代青島人親切地稱做"街里"的地方,“逛街里”是當年青島人時尚的消閑方式。舊中國的五十年中,“逛街里”的青島人不僅用消費娛悅了自己,而且懷著樸素的愛國之情,用老青島們的消費造就和支撐了一批至今仍然林立在中山路上的華商老字號,諸如:福祿壽、春和樓、宏仁堂、盛錫福以及那爿字號鮮明的青島國貨公司。當年的“國貨”二字在中國人的心中是何等的回腸蕩氣。
1949年6月2日,青島回到了人民的懷抱,走過五十年風雨的中山路洗刷了歷史的塵垢,光彩亮麗,百業(yè)俱興。改革開放后的十余年里,中山路上現(xiàn)代商廈拔地而起,老字號們風韻猶存,“逛街里”的青島人也不再滿足到“謙祥益”扯幾尺洋布,到“劈柴院”吃碗面條,而是進則時裝店,入“肯德基”。洋葷已不僅是洋人的了。
入夜,迎著徐徐的海風,再看今日的中山路,“亮化工程”的片片霓虹已將中山路燃化成光明繽紛的川流。
矚目今日繁華潔凈的商業(yè)街,回首百年的中山路,滄桑巨變,令人驚嘆。世紀之初,中山路一帶僅有一兩個小村莊,青島開埠方辟為南起前海棧橋北止大窯溝的斐多里街,二、三十年間世事多變,三次易名為靜罔町、山東町、山東路。中國收回青島后,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遂于1929年正式定名中山路,同時將第一(匯泉)公園定名中山公園。
中山路路名沿用至今。
威海路
臺東鎮(zhèn),由臺東一路到臺東八路,形成一個長方型的“口”字,從登州路到海泊橋的威海路從中間穿過臺東鎮(zhèn),從而形成了一個“中”字。
早期的青島工廠,以日商資本為多,主要在遼寧路周圍和四方一帶,而工人居住多在臺東鎮(zhèn),威海路是臺東鎮(zhèn)通向兩個工業(yè)區(qū)的主干道。劉少文的《青島百詠》中曾兩次詩詠這一帶工人生活。
垂鞭一一問工廠,東鎮(zhèn)逶迤到四滄。三萬弟兄齊淚灑,年年辛苦為誰忙。
“自臺東鎮(zhèn)逶迤到四方,皆工廠薈萃之區(qū),率為日人有。工人二三萬,勞頓終年,所入無幾,卻恨年年金錢為他人作嫁衣裳也?!?/p>
尺余高髻足纖纖,躑躅長街意未堪。是處高樓臨大道,沉沉鴛鴦夢初酣。
“……女子則恃工廠,遠者距廠十余里,夜半即興,趨蹌而往,至則鵠立門前或坐臥樹下,天尚未明也!變良苦矣!”
青島以紡織廠為多,而紡織廠中又有八成工人為女工,過去不收有孩子的女工,所以青島人叫女工為“工廠大女曼”,她們?nèi)展ぷ?2小時,加上往返路程,十分勞累,所以家務事由父母來做。許多“工廠大女曼”由威海路步行,冬季頭裹長布,手持飯盒,三五成群,說說笑笑,苦中作樂,是威海路一道街景。
自長春路至海泊橋一段,威海路兩側集中了十幾家木廠,由于是木廠,院檣是廢舊木料的柵欄,院子里、人行道上都堆放著許多原木和木料。過去是人工解木,一上一下拉大路,這活十分辛苦,卻是男工的天下。
威海路南段相當于臺東區(qū)的中山路,主要部門都曾在威海路有分支機構。如中國銀行在中山路,臺東辦事處在威海路;物華金店總店在中山路,分店在威海路……解放后新華書店總店在中山路,分店在威海路。原臺東警察署也在威海路。
威海路中段曾有平民市場,也曾叫大陸市場,有幾條小街巷,還有藝人演出山東琴書、茂腔。距平民市場不遠還有一個新興市場,長年經(jīng)營的店鋪有七十多家,包括舊貨業(yè)、經(jīng)工、手工業(yè)產(chǎn)品。
威海路上的“新華里”,雖然也叫“里”,但它和一般“里”不同,實際上相當于西鎮(zhèn)的平民院,是一個大雜院,里面主要是平房,與“里”的格局完全不同。
新華里內(nèi)有小商店,還有一家說書場,本市優(yōu)秀評書演員王寶亨等在這里說“蔓字活”———長篇大書,如《三俠劍》、《大八義》等,每晚最后留一個大的“扣”———懸念,吸引觀眾第二天再來聽。
抗日戰(zhàn)爭后期,日偽軍節(jié)節(jié)戰(zhàn)敗,山東廣大地區(qū)成為了抗日根據(jù)地或抗日游擊區(qū),戰(zhàn)火燃至青島附近,青島當局十分恐慌,從鎮(zhèn)江路沿長春路到5號炮臺建了一道防線,大部分路口封鎖,在威海路、長春路口設“卡子門”,有偽軍站崗,看到所謂的“嫌疑犯”便上前搜查,有的偽軍借機勒索。晚上則關閉卡子門,使百姓們無法通行。
解放后,威海路進行了拓寬,建了過街人行天橋,路兩則的老房子已全部被拆除建了新樓,后又在威海路、臺東一路口建了當代廣場。
青島區(qū)劃調(diào)整后,臺東區(qū)撤銷并入市北區(qū),市北區(qū)提出了“商業(yè)興區(qū)”,威海路一帶被規(guī)劃為市北區(qū)的商業(yè)區(qū),也是市的商業(y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