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生假木賊(學名:Anabasis salsa)是莧科假木賊屬的植物。分布在高加索、蒙古、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440米至1,9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長在戈壁和鹽堿荒漠,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鹽生假木賊

亞綱

石竹亞綱(Caryophyllidae)

拉丁學名

Anabasis salsa

植物界

豬毛菜族(Salsoleae C. A. Mey.)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外文名

Anabasis salsa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藜科(Chenopodiaceae),2003年發(fā)表的APG II系統(tǒng)主張取消藜科。

亞科

將藜科的種類并到莧科,原藜科物種成莧科的一個亞科(藜亞科)。

假木賊屬(Anabasis Linn.)

鹽生假木賊

命名者及年代

(C. A. Mey.) Benth. ex Volkens

分布區(qū)域

新疆

形態(tài)特征

半灌木,高10-20厘米。木質(zhì)莖多分枝,灰褐色至灰白色;當年枝多數(shù),直立或斜升,上部分枝,具5-10節(jié)間;節(jié)間圓柱狀或稍有棱,通常長0.6-2厘米,平滑。下部及中部葉條形,半圓柱狀,長2-5毫米,開展并向外弧曲,先端具易脫落的半透明短刺狀尖,上部葉鱗片狀,三角形,先端稍鈍,無刺狀尖。花單生葉腋,于枝端集成短穗狀花序; 小苞片背面肥厚,邊緣膜質(zhì);花被片長1.5-2毫米,外輪3片近圓形,內(nèi)輪2片寬卵形,先端鈍,果時無變化,背面不生翅狀附屬物;花盤裂片不顯著或略呈半圓形;子房卵形,平滑,柱頭黑褐色。胞果寬卵形,果皮肉質(zhì),黃褐色或稍帶紅色,頂端露于花被外。

地理分布

分布于高加索、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中亞、蒙古,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新疆的天山以北。生于海拔500-1200m,的山麓洪積扇、山間臺地、河谷階地、河間沖積平原的鹽生荒漠。但主要集中分布于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河的古老階地上,并形成大面積的假木賊鹽生荒漠。

產(chǎn)新疆北部。生于戈壁、鹽堿荒漠等處。蒙古及蘇聯(lián)(高加索、哈薩克斯坦、西西伯利亞)也有分布。

生物生態(tài)特征

鹽生假木賊為超旱生小半灌木,是新疆北疆荒漠重要的一個地帶性分布種:4月中旬返青,8月開花,9月結(jié)實,10月逐漸開始枯黃。

飼用價值

鹽生假木賊由于枝條粗糙,含鹽分高,是荒漠植物中飼用價值較低的一種牧草。山羊,綿羊稍食,牛,馬幾乎不吃。以季節(jié)而論,春夏適口性差,秋季枝葉開始干枯,植物體水分鹽分減少,適口性有所提高。屬于中低等牧草。由于該種分布面積大,在飼料極為貧乏的荒漠區(qū),仍具有重要飼用價值。

牧草,駱駝秋冬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