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節(jié)
俄羅斯人是一個注重禮節(jié)的民族,在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上都保持著該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禮節(jié)。
俄羅斯年輕人
俄羅斯人是比較注重禮貌的?!澳谩?、“你好”、“早安”、“日安”、“晚安”、“萬事如意”、“謝謝”、“請原諒”、“再見”、“請”等等禮貌語言,人們不但在外面經(jīng)常掛在嘴上,就是在家里親人間也離不開口。相識的人相遇總是互相問好。就是不相識的人,如果在人不多的地方迎面相遇,也習(xí)慣于打個招呼。農(nóng)村人少,農(nóng)民在路上見到陌生人時總是熱情地問好。問好的時候,手插在口袋里的總是把手抽出來,嘴上叼煙的也暫時把煙取下。男子總是先向婦女問好,這時戴帽子的還把帽子提一提,戴有色眼鏡的也把眼鏡摘下一會兒。晚上,在一起的人各自就寢前,都要向旁人說一聲“晚安”。平時,有人打噴嚏,旁邊的熟人就會對他(她)說:“祝您(你)健康!”見面握手時,既不能過于用力,也不能過于無力。握的時間不要太長,不能搖對方的手。如是男女握手,男人不能先伸手,男人如戴手套應(yīng)在握手前脫下,婦女卻不用脫。年輕人與年長者握手,也須等年長者先伸手。
親友久別重逢或互相告別時,不論在家里或大庭廣眾之下,俄羅斯人有擁抱接吻的習(xí)慣。男人之間一般只擁抱,或者同時還挨一下或兩下(左右臉各一次)臉頰。婦女之間常常顯得更親熱些,互相接吻。親友間。長輩吻晚輩一般吻臉頰,常常連吻三次,還常常吻額頭;晚輩吻長輩也一般吻臉頰,通常連吻二次。非親屬的男女之間接吻比較慎重,如果關(guān)系一般,男子頂多只輕吻女子臉頰。只有在復(fù)活節(jié)那天,在教堂內(nèi)外,人們可以跟碰到的任何人接吻,年輕的男子當(dāng)然也可與姑娘們接吻。沙俄時代還流行男子吻女子的右手背,這種吻手禮現(xiàn)在只在少數(shù)隆重場合才偶爾可以見到。那時還吻被視為神圣崇高的人物的手、衣襟、甚至腳,現(xiàn)在有些虔誠的教徒對某些神甫還如此。 俄羅斯人對人說話,如果對方是長輩、不相識的人、不親密的人、被認為重要的或須尊重的人,就須稱“您”,語氣含有純事務(wù)、客氣、莊重或尊敬的意味。對平輩或晚輩的家里人、很熟的人、不須客氣或尊重的人,則稱“你”,語氣含有隨便、無拘束、親熱、友好的意味。
俄羅斯人的姓名很長,一個人的全稱由名、父名和姓組成。如小說《怎么辦》的作者的全稱是尼古拉·加甫利洛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其中第一部分尼古拉是名,第二部分加甫利洛維奇是父名(意為:加甫利爾之子),車爾尼雪夫斯基是姓。加林娜·謝爾格耶夫娜·烏蘭諾娃(蘇聯(lián)著名芭蕾舞女演員)這個全稱中加林娜是名,謝爾格耶夫娜是父名(意為謝爾蓋之女),烏蘭諾娃是姓。從名、父名和姓,都可看出這個人是男是女。婦女的姓名一般末尾都含有a音,名字如安娜、葉蓮娜、阿克西尼亞、薇拉、加麗雅等等,父名如伊萬諾夫娜、西蒙諾夫娜、馬克西諾夫娜等等;男女同一姓,女的姓末尾也加a,如列寧原姓馬里揚諾夫,他的姐妹就姓烏里揚諾娃。婦女結(jié)婚后一般隨夫姓,現(xiàn)在也有繼續(xù)用原姓或夫姓原姓并用的。 這么長的姓名,怎么稱呼呢?在莊重嚴肅的場合和公文中用全稱,名、父名和姓都用。有時也稍簡化一點。略去父名,只用名和姓。平時,對長輩、同輩或上級,為了表示尊敬,就稱呼名字加父名,如“符拉季米爾·伊里奇”、“伊萬·伊萬諾維奇”;對已婚婦女也這么叫。學(xué)生對教師也稱呼其名和父名,不叫老師。教師對學(xué)生則直呼其姓,有時也可直呼其名以示親切。兒媳對公婆,女婿對岳父母,如果覺得叫爸媽還不習(xí)慣,也可叫其名和父名。長輩對晚輩、熟悉的同輩之間,平時叫名字,簡單些。
但名字(即全稱的第一部分)卻又有正式名、小名、愛稱、昵稱等不同形式,這又使事情復(fù)雜起來。正式名用于一般正式場合。小名用于長輩對幼輩、平輩親屬間、愛人間、親密的同伴、同學(xué)、同志、朋友間,含有親昵意味,愛稱含有的親熱愛撫意味比小名還多。
昵稱是一種隨便的稱呼,在親密朋友間使用時表現(xiàn)出不拘禮節(jié),在不親密的人間使用則常帶有輕視的意味,構(gòu)成方法比較自由,大都是在名或小名后加個“卡”音。
俄羅斯人姓名的繁復(fù)多變,增加了俄語的表現(xiàn)力,使俄語更為豐富多彩,但外國人記憶和運用起來卻比較困難。我們中國人讀俄羅斯小說,不是常常覺得書中的人物姓名難記難分嗎?
俄羅斯人到別人家拜訪,一般都預(yù)先通知主人。邀請別人到自己家來作客,一般也都預(yù)先提出邀請,不約而來或突然請客,被認為不大禮貌,除非是很親密的友人??腿诉M門后,須先向女主人問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問好,因為俄羅斯人也與西方國家人一樣在公共場所和交際場合實行“婦女優(yōu)先”的原則??腿俗牡攸c應(yīng)按主人指定,不能坐在床上,也不能坐在有婦女坐的沙發(fā)上。如果一次來了幾位互不相識的客人,主人介紹時也先從女客開始,男客被介紹給女客時要站起身來。吸煙應(yīng)先征得女主人或女客同意。談話時一般不能打斷別人的話,不要打聽別人的工資、婦女的年齡。男子不能把同來的婦女丟在一邊自己另與別人談話,除非婦女已另與別人談話。初次拜訪不要坐長久。俄羅斯人喜歡送花,花店很多,人們作客時常常送給女主人一束鮮花,送的花須是單數(shù)(雙數(shù)的花祭祀亡者),還不能是黃色的(黃色表示不忠誠);送給主人家的孩子一些玩具或文具,也很受歡迎。主人如接到客人送給的蛋糕水果糖果,應(yīng)即擺到桌上,讓大家看見。
在家里請客吃飯或吃茶點,被認為比在飯館更親切友好。請客時一定要擺上桌布,一般用棉布,通常是帶花色的,更講究些則用白色的。漆布和塑料布被認為不大講究,只在沒有客人或請親密的親友時才用。請客時桌上一般都擺一瓶鮮花。正式的餐桌是長方形的,以兩端為上座。客人夫婦分開,男主人坐在女客人身旁,女主人坐在男客人身旁??腿巳缡且粚偃耍瑒t坐在一起。預(yù)先為每位進餐者擺好一份餐具:一個大食盤(吃菜用),一個中盤(放面包,放在大盤左);一把叉(放在大盤與中盤之間)、一把刀、一把匙(放在大盤右);大小玻璃酒杯二三個(放在盤前)。左手持叉,右手用刀、匙。用刀從公盤中取食物,用叉送入口,不能用刀吃東西。面包應(yīng)撕成小塊送入嘴中,木應(yīng)大塊啃。餐桌上不能吸煙。主人不時對客人說:“請為健康而吃”,相當(dāng)于中國人說:“請隨便吃”,“請多吃點”??腿艘扰魅穗x桌后才起身。 俄羅斯在公共場所一般都能做到不大聲喧嘩,講話的聲音很輕;不隨地吐痰,不邊走邊吃東西,不亂扔煙頭果皮等;不當(dāng)人面伸懶腰、打呵欠、搔癢、摳鼻、挖耳;不用手指點不相識的人;不注視殘廢人畸形人;走路、上下公共車輛都主動讓老人、婦女在前,在車上給他們讓坐。開會、觀劇等都注意按時到場。個別人觀劇遲到,他們也是靜悄悄地臉朝同排觀眾進入座位??偟恼f來,俄羅斯人的公共道德風(fēng)尚是比較好的,講究文明禮貌。
(1)、問候
俄羅斯人常用的問候語是“您好”、“你好”。俄羅斯人認為,兩人相遇時,一定要問好;在咖啡館或飯店里用餐時,也要與同桌和先進來的人問好,然后再入座;問路時,也要先問好。在俄羅斯的農(nóng)村,人們至今還保持著向陌生人問好的習(xí)慣。
(2)、親吻
親吻也是俄羅斯的一種傳統(tǒng)禮節(jié)。在隆重的場合,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見面時,為表示尊敬和友好,一般擁抱親吻,吻對方的臉頰三次,先左后右再左。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有時男士彎腰吻女士的右手背,表示尊重。好友相見時,婦女一般擁抱,有時親吻,男人則只是擁抱。親兄親姐妹重逢或分別時,要擁抱親吻。
(3)、送禮品
逢年過節(jié)或喜慶日時,俄羅斯人講究向親朋好友贈送禮物。禮物可因人而異,他們認為最好的禮物是鮮花。贈送鮮花時要注意,鮮花的枝數(shù)只能是單數(shù),因俄羅斯人認為單數(shù)吉利,偶數(shù)不吉利,只有在有人去世時才送枝數(shù)為偶數(shù)的花束。常送的花有康乃馨和郁金香。 選擇禮物時須注意:不要給朋友送刀,俄羅斯人認為刀會切斷友誼。若要接受朋友送的刀,須象征性地給一點錢;不要送空錢包,因為空錢包被認為是一貧如洗的象征,如要送,一定要在錢包里象征性地放一點錢,意思是祝愿對方永遠有錢。
(4)、尊重婦女
俄羅斯人有尊重婦女的美德,上公共汽車、上下樓梯、過時出房間時,男士要讓女士先行,并為其開門,即使對不認識的女士也要如此。在劇院的衣帽間里,男士要為女士脫穿大衣,入場時為女士開路并找座位,而且女士不落座男士也不能坐。男女同行時,男士空手,而讓女士拎重物是不允許的;并且男士要走在女士的左側(cè),對她進行保護,讓她處在最安全的位置;女士橫穿馬路時,男士要送。
(5)、在公共場合
在公共場合,如在影劇院中,俄羅斯人不大聲喧嘩,也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觀眾一般都準(zhǔn)時入場,安靜地觀看節(jié)目,如有人遲到,要面對同排的觀眾悄悄入座,并向?qū)Ψ街虑?,背對著同排的觀眾擠進去是不禮貌的。在公共場合不能挖鼻孔、伸懶腰、抓癢、大聲咳嗽,如要咳嗽,須用手帕捂住嘴,小聲咳。交談時不宜用食指指點對方和他人;不宜當(dāng)著其他人與某人用別人聽不懂的語言說話。乘坐公共汽車、地鐵時應(yīng)主動為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讓座。
(6)、用餐禮節(jié)
俄羅斯人進餐時,采取分餐制,使用刀叉。刀叉的擺放位置是:叉子在盤碟的左邊,刀和羹匙在右邊,酒杯在盤碟的前面,用餐者應(yīng)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吃完一道菜后,將刀叉并排放在盤上把兒朝右,服務(wù)員會把它們收走。如果下一道菜還要使用刀叉,盤子左右沒有備用的刀叉,就要把刀叉放在桌子上。 在正式的宴會上,每吃一道菜要換一副刀叉,一般所有的刀叉都先擺在盤子的兩側(cè)和上方,吃飯時按由外及里的順序使用,有多少副刀叉就說明有多少道菜。吃不同的食物用不同的叉,吃魚用三齒叉,其他用四齒叉,吃涼菜的叉比較小,吃熱菜的叉比較大。
用餐時須注意的是,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吃法:面條、魚、雞蛋、布丁和果凍不能用刀切后食用。吃面條時要右手拿餐叉叉起兩三根面條,然后旋轉(zhuǎn)餐叉,將面條卷在餐叉上再送入口中,不要用嘴吸面條,更不要發(fā)出聲響;吃魚時,左手拿一塊面包按住魚塊,右手拿餐叉剔除魚刺后再吃;吃煮雞蛋時,不能將雞蛋在桌子上敲醉,而要用羹匙先將雞蛋大頭的蛋殼敲碎,剝下這一部分的蛋殼,然后用羹匙挖著吃;吃煎雞蛋時,煎得嫩的用羹匙吃,煎得老的用餐叉吃;喝湯時,要用羹匙的尖正對著嘴,把湯送入口中,不能用嘴直接從湯盤中喝,更不能發(fā)出響聲,羹匙要一直放在湯盤中,直到喝完;吃肉排時,要將餐叉的齒朝下叉住肉排,再用餐刀切一塊吃一塊,也可一次將肉排切成數(shù)塊,然后用餐及吃,切記不可極不雅觀地在盤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地切;吃雞鴨時要刀叉并用,只有平時在家中才可以用手拿著吃;面包不必用刀切,可用手掰著吃。 就餐時不要大聲談笑,切忌手持刀叉做手勢:舉杯飲酒時應(yīng)用右手,嚼東西時要閉嘴,不能嚼出聲來;在宴席上,男人應(yīng)照顧自己旁邊的婦女;飯后,如女主人請客人喝咖啡或茶時,客人應(yīng)將杯子遞過去。